ARM指针寄存器
https://blog.csdn.net/zhuguanlin121/article/details/120883025
-堆栈指针r13 SP:每一种异常模式都有其自己独立的r13,它通常指向异常模式所专用的堆栈,也就是说五种异常模式、非异常模式(用户模式和系统模式),都有各自独立的堆栈,用不同的堆栈指针来索引。这样当ARM进入异常模式的时候,程序就可以把一般通用寄存器压入堆栈,返回时再出栈,保证了各种模式下程序的状态的完整性。
栈顶指针(Stack Pointer)是寄存器页的核心,用以指向系统栈的栈顶位置,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作为通用寄存器来使用,例如,在 ARM Cortex M 内核中,SP 可以作为 R13 来使用。由于栈是函数式语言的核心,在操作系统中 SP 的地位举足轻重,以 RT-Thread 为例,每个用户任务都有独享的栈,任务的切换几乎就是栈的切换,也就是栈顶指针的切换,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:栈顶指针就是每个任务的生命线。
-连接寄存器r14 LR:每种模式下r14都有自身版组,它有两个特殊功能。
(1)保存子程序返回地址。使用BL或BLX时,跳转指令自动把返回地址放入r14中;子程序通过把r14复制到PC来实现返回,通常用下列指令之一:
(2)当异常发生时,异常模式的r14用来保存异常返回地址,将r14如栈可以处理嵌套中断。
(3) LR 本质上相当于一个深度为 1 的硬件栈,支持且仅支持 1 级函数调用。
PC 指针(Program Counter)和 LR 指针(Link Return)是寄存器页的核心,用于实现流水线的执
行和分支,详细内容我们在本章的开头已经详细讨论过。LR 寄存器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作为通用寄存
器来使用,例如,在 ARM Cortex M 内核中,LR 可以作为 R14 来使用。
-程序计数器r15 PC:PC是有读写限制的。当没有超过读取限制的时候,读取的值是指令的地址加上8个字节,由于ARM指令总是以字对齐的,故bit[1:0]总是00。当用str或stm存储PC的时候,偏移量有可能是8或12等其它值。在V3及以下版本中,写入bit[1:0]的值将被忽略,而在V4及以上版本写入r15的bit[1:0]必须为00,否则后果不可预测。
IF 阶段从什么地址读取指令是由 PC 指针控制的,修改其值就可以实现程序的分支。